書介:《不可忘記毛澤東》﹣郭益耀

作者:

分類:

郭永健

對於中國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離不開「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大鍋飯、平均主義以及低效率,而對於現時中國內地的經濟成就,大多認為歸功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改革開放政策。對於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不少人以至主流經濟學家都不屑一顧,認為如果早早開放的話,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更為發達。

面對主流經濟學家的看法,作者提出了有別於「新自由主義學派」的觀點。作者批評芝加哥學派「抽離了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層面與歷史的問題,而簡單化地聚焦純分析性的經濟學問題」,「淨化了時空現實,學究式地將西方理論模式投影於中國的現實」。作者在書中多處以數據駁斥,包括毛澤東時代的中國GDP年均增產率高達6%有餘,以及工業淨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也由1952年的21﹪急速提升至1978年的48﹪,兩項成就均為世界歴史所罕見。

作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25年,及擔任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經濟學淵源為戰後主導西德經濟復興的德國「秩序(鄂爾都)自由主義」(Ordo Liberalism)學派。該學派有顯著的「政治經濟學」導向,特別強調經濟、政治與社會制度的相互依存關係。作者以此方法論,再建基於比較經濟制度學及發展經濟學的視角對毛澤東時代的經濟發展戰略作出檢驗。

作者指出毛澤東時代所實行的乃是「追趕式」的經濟發展策略,帶動和大力促進工業化,解決了溫飽問題,並為改革開放奠定經濟基礎,在「一窮二白」、美國「長期圍堵」下創造經濟遺產。「追趕式」經濟策略體現於優先發展重工業,聚焦於鋼鐵與機械的製造。輕工業的功能只為出口創匯,引進重工業所需外國機械設備,以及僅僅滿足國民的最低需求。以上模式必然需要中央計劃與產權國有化作出配合。另一方面,農業的集體化及人民公社,令到耕植效率提升,及盡用農民的閑農時間,透過土製的農村工廠,自食其力地修建水利灌溉工程,避免佔用城市工業的產品,以及強制統購統銷,不斷提供「農業利餘產品」,支援工業的發展。

作者認為以上的全國人民大動員的經濟戰略,其長期的宏觀經濟增長效益足以對沖微觀經濟方面「非效率」造成的損失有餘。對於改革開放,作者視為承先啟後,因著毛時代生產力的突破,導致鄧時代生產關係的調整,開始市場化的改革。

本書共有十六章及三個附錄,以實証的數據及經濟學理論來解釋以上論點,兼論改革開放以還遇到的各樣經濟問題,其表現出來的包括「六四屠城」等政治風波。此外,作者在書中對新自由主義學派,尤其是產權學派多有批判,以及附錄載有〈東歐國家市場導向改革的「拐點問題」〉,來側面說明中國改革開放的難處。

﹣﹣﹣﹣
本人介紹此書旨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霸權開始動搖之際,讓人以客觀、實証的態度,審視過往以及現在的經濟問題,並非以教科書的教條生吞活剝地指點經濟政策。同時,透過檢視過往一段非市場化的歷史經驗來思考落後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出路。

書本資料
不可忘記毛澤東:一位香港經濟學家的另類看法
作者:郭益耀
出版社:牛津大學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0193964853
http://www.oupchina.com.hk/at/2010/book19.asp

延申閱讀:

不可忘記毛澤東——談談毛在改革開放和中國和平崛起的歷史作用
http://obelia2.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4385.html
書本第一章﹣導論:為何不可忘記毛澤東?
http://www.oupchina.com.hk/at/pdf/19_preview.pdf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